媒体报道丨“岩霸”逐绿行 生态茶香向新程

2025-06-03 09:33

2025年5月30日,《闽北日报》刊发《“岩霸”逐绿行 生态茶香向新程》的文章,报道了岩霸凭借“森态武夷茶”的发展理念,如何科学管理茶园,提升生态茶园建设水平,进一步推动武夷茶走向世界。



图片

△《闽北日报》截图


原文转载如下:



吴永鹏在观察青叶变化


“岩霸”与福建省农科院共建森态茶园


近日,由香港品质保证局主办的“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·香港 2025”暨“香港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大奖2025”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。武夷山市永鹏茶业有限公司获授“香港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大奖2025—‘绿色地理标志产品贡献先锋奖(内地)’”。这是该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首获国际性大奖。

“这也意味着公司的森态武夷茶定位和可持续发展实践,获得了国际认可。也就是生态发展理念获得了国际认可。”“岩霸”创始人吴永鹏说。

吴永鹏出生于1982年,2005年拜师岩茶泰斗姚月明,2012年成立“永鹏茶业”,2018年创立“岩霸”品牌。

“生态茶,有价格优势,也更被市场认可。”这句话,吴永鹏说了12年。

四年养出“金叶子”

“做茶先做人,好人做好茶”,这是吴永鹏的恩师姚月明的口头禅。在吴永鹏看来,做茶要坚守真材实料与工艺严谨,同时追求科学创新与持续精进。

“第一年,施牛粪、地更活;第二年,施饼肥、叶丰厚;第三年,培新土、提岩韵;第四年,荒一年、贵在野。”

从2018年起,在茶园管理上,吴永鹏向茶农灌输“产量降下来、品质提起来、收入增上去”的新型生态化发展理念,探索出“四年生态周期法”的茶园管理模式,总结出《四年生态周期法-二十四字诀》,累计指导建设生态茶园1800多亩,用人工除草、施放有机肥等传统农耕方式,茶叶品质提上去,茶农们实现增收。

“其实,这种模式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尝试了。”吴永鹏回忆道,“做茶的老师傅们都清楚,生态管理的茶叶和追求高产量的茶叶,在制作过程中有着天壤之别。生态管理的茶叶,做起来得心应手,仿佛茶叶在与制茶人对话,诉说着自然的馈赠。”

武夷岩茶的制茶季,从每年4月中旬拉开帷幕,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,有时甚至更久。“生态管理的茶,更有价值。”吴永鹏感慨地说,“这份价值,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能翻二三倍,更在于制作生态茶时,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与热爱。要知道,如果没有这份激情,很难在漫长的制茶季中始终保持专注与投入。”

“岩霸”独特的茶园生态管养模式,就像一颗种子,在合作农户中生根发芽,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生态种茶之路,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。

“‘岩霸’始终秉持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,致力于做好茶生态与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深度融合的大文章。我们坚守传统,又敢于创新,将推动茶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武夷山新锐茶企的责任与担当。”吴永鹏坚定地表示。

长期以来,“岩霸”以振兴乡村茶产业为己任,与武夷山的茶农们建立起诚信、稳定、深度的合作共赢机制,签订“茶农帮扶合作协议”,不遗余力地帮扶乡村茶农。

“今年,我的茶青销售额达到了茶园收入的历史最高点,突破42万元!”25日,茶农祝子文满脸喜悦地向记者分享这个好消息。因家中劳动力和土地面积有限,祝子文一直以卖茶青为生。在加入“岩霸”茶产业联盟前,他家茶园种植的多是黄奇、毛蟹、黄观音等小品种茶,品种价值低、产量高,行情好的时候年销售额也不过30万元左右。

近几年,在吴永鹏的悉心指导下,祝子文对茶园品种结构进行改良,并严格沿用“岩霸”的茶园生态管养模式。茶树进入丰产期后,他坚决拒绝使用化肥、除草剂,每隔一年就施放牛粪、豆饼等有机肥。虽然茶园产量比附近茶园低,但茶青的单价和年销售额却随着茶树树龄的增长稳步提升。2024年,祝子文的茶青销售额突破35万元,单斤肉桂茶青售价超过15元,比改种前高出5—10元。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,是生态种茶带来的丰硕成果,更是“岩霸”帮扶茶农的生动写照。

给茶园“减负”,为茶香“加码”

为进一步提升生态茶园建设水平,“岩霸”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展开深度合作,邀请专家团队入驻茶园,开展一系列科研实践活动。双方联合推广绿肥周年覆盖技术,在茶园中种植紫云英、苕子等绿肥作物。这些绿肥作物不仅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,减少人工除草成本,还能通过自身的生长和腐烂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善土壤结构。

在病虫害防治方面,“岩霸”采用黄板诱杀、性诱剂诱捕等绿色防控技术,结合生物农药的合理使用,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生态防控体系。同时,通过科学规划茶园的种植布局,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,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环境,实现了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。

2024年冬季,“岩霸”在茶园中套种苕子取得初步成效。苕子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,为茶树提供天然氮肥,同时其根系的生长还能疏松土壤。到了春季,苕子开花结果后直接翻压入土,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,进一步提升了茶园的土壤肥力。

“坚持选用环保包装,支持绿色发展,‘岩霸’在行动。”在“岩霸”茶叶产品礼盒的背面,这句醒目的话语彰显着企业的环保决心。

在产品包装环节,“岩霸”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,坚持使用纸质包装等环保材料,推动包装绿色化转型。相较于传统的塑料、金属包装,纸质包装具有可再生、可降解的优势,能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。

“岩霸”在包装设计上巧妙融合武夷茶文化和环保理念,采用简约而不失典雅的设计风格,通过精美的印刷和独特的工艺,展现出武夷岩茶的文化底蕴和品牌特色。同时,公司还不断优化包装结构,减少过度包装,在保证产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量。

“吴总的朋友,见到这些方法有成效,也逐渐采用了。”“岩霸”总经理李康说。他说的“这些方法”,不仅是生态管理模式,也是指“岩霸”的制茶工艺。

针对岩茶发酵温度难以稳定的痛点,吴永鹏突破性地提出木桶摇青、低温发酵和风感萎凋的制茶工艺,研发“23℃凝香发酵技术”——通过模拟武夷山昼夜温差,将做青温度控制在23±2℃区间,发酵时长延至10—12小时以上。

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检测,该工艺比肉桂传统发酵产生的气味风味化合物多两种,包括烷烃类、醇类、烯烃类、酯类、醛类、酮类及酸类化合物,真正实现了“香入水、韵留喉”。

2022年,这项低温发酵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,成为“岩霸”品质的“基因密码”。同年,吴永鹏当选为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特聘研究员。2024年,被评为“国茶人物·制茶能手”。

让世界品味“森态武夷茶”的芬芳

一捧鲜叶本身只有自然植物的草清气,却通过神奇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,产生了花果香。

多年前,吴永鹏还是旅游从业者时,他的友人对岩茶产生疑问:这茶香,是否为人工添加?

为了彻底揭开岩茶神秘的面纱,2005年吴永鹏拜姚月明为师。2008年他放弃了旅游行业,全身心投入到武夷岩茶的制作中,开启了一段探寻岩茶真谛的旅程。

随着省外市场越来越大,我们的产品也不再局限于武夷岩茶,开发了武夷红茶、武夷白茶。”李康说,“它们都产于‘岩霸’的生态茶园,加上武夷山95.8%的森林覆盖率,所以我们将之定义为‘森态武夷茶’。”

也是在“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·香港 2025”暨“香港绿色和可持续贡献大奖2025”颁奖典礼上,“岩霸”的三款产品“猫耳石肉桂”“慧苑水仙”“娱姬妃子笑”获得首批香港注册—地理标志产品及制品证书。其中,“猫耳石肉桂”“慧苑水仙”是武夷岩茶,而“娱姬妃子笑”是武夷红茶,这无疑是对“岩霸”产品品质和文化价值的权威认证。

“溪边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从古栽。”武夷山作为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,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。如今,以吴永鹏为代表的新生代茶人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他们凭借科学创新和精湛工艺,让越来越多的茶客认识武夷茶、爱上武夷茶。

“立顿红茶的生长原料在中国,但发展得却比中国任何一家茶企都好。茶叶起源于中国,我们完全有理由将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杰出代表推向国际市场。”吴永鹏满怀信心地说道。带着这样的信念,接触武夷茶多年后,以武夷岩茶为主,武夷红茶、武夷白茶为辅,吴永鹏加快了“岩霸”的国际化布局步伐。

李康介绍,早在2021年,“岩霸”就踏上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征程,当年迪拜旗舰店率先开业。截至目前,“岩霸”已成功进驻阿联酋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等 11 个国家和地区,建成13个销售网点。在迪拜黄金市场、曼谷华人商圈等战略节点,“岩霸”树立起了“中国岩茶”的文化地标。此外,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奥地利、意大利等地的形象店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。“岩霸”正一步一个脚印,让“森态武夷茶”的香气飘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

来源/闽北日报
记者/裴礼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