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岩究岩霸】武夷岩茶经过了怎样的历史演变?

2021-11-23 13:23


作为中国著名茶故乡,武夷的岩茶自诞生起,就已经过了工艺、品种、口味、饮茶习俗等复杂、漫长的演变历程,成就了其蜚声海内外,广受茶客们喜爱的独特魅力。怎样的兴衰演变,才能让武夷岩茶脱颖而出,成为冠绝天下的顶流茶品呢?这要从武夷茶2000年的古老历史说起。


120201007174120532589.jpg


汉代:初见端倪


相传,早在商周时期,武夷茶就随“濮闽族”的君长,在会盟伐纣的时候作为礼品进献给周武王了。到了西汉时期,武夷茶已颇具名声了。


据说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派兵灭了闽越国,当地官员便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,这也就成了武夷茶纳贡的开始。考古发现,位于现今武夷山市兴田镇的城村汉城遗址中存在数以万计的陶器,其中又有大量茶具—茶壶、茶杯,这充分证实了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实事。只是史志中并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的记载。


上图来自百度百科


唐朝:崭露头角


唐朝是武夷茶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,唐玄宗诏封武夷山为“名山大川”,道家将武夷山列为“三十六洞天”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。风景奇秀的武夷山,自此名声日高,尤其当时福建土特产以山区的茶和沿海的盐为主,武夷山茶自然名列其中!


到了唐朝元和年间(公元806—820年),出现了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。晚唐著名文学家孙樵在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写道了送武夷茶——晚甘侯一事:“晚甘侯十五人,遣侍斋阁。此徒皆乘雷而摘,拜水而和。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,月涧云龛之品,请勿贱用之!”这里的“晚甘侯”就是武夷茶的别称,“丹山碧水”指的就是武夷山,“月涧云龛”是喻指云雾缭绕的高山岩石环境,可见作者对武夷茶来之不易的珍视,也间接反映出武夷茶品的独特魅力。



微信图片_20211119155143.jpg


距今有1100多年的最早茶诗——唐徐寅《尚书惠蜡面茶》:“武夷春暖月初圆,采摘新芽献地仙。飞鹊印成香蜡片,啼猿溪走木兰船。金槽和碾沉香末,冰碗轻涵翠缕烟。分赠恩深知最异,晚铛宜煮北山泉”,也记录了唐时武夷茶采制的时间、礼祭、制作、运输、煮饮和受赠者的感激之情。


宋朝:炙手可热


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,饮茶斗茶风气盛行,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。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,运往建州进贡。大文豪苏轼就在《荔枝叹》中感慨:“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,前丁后蔡相笼加。争新买宠各出意,今年斗品充官茶。”可见武夷茶作为优胜贡茶,已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。


撵茶图 南宋.jpg南宋·刘松年《撵茶图》


不过,宋代名动一时的"建茶",虽然与今天的岩茶产于同一地区,却是工艺完全不同的蒸青紧压绿茶。因此,这一时期,制作龙团凤饼茶的武夷茶,得到了繁荣发展。



元代:大行其道


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,且颇有品茶功夫,据说,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进献的武夷茶,非常喜爱,这时的武夷茶就成了贡茶的首选。在元大德五年的时候,朝廷为了监制贡茶,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“御茶园”,从此,武夷茶大量进贡,而且长达255年。尽管数额巨大的贡茶数量,增加了茶农的沉重负担,但客观而言,武夷茶贡茶地位的确立,给武夷茶带来了强势的影响,大大推进了武夷茶产业的扩大、发展。


文征明 《惠山茶会图》局部.jpg明代·文征明 《惠山茶会图》(局部)


在元代及元代以前,武夷茶主要是制作饼茶,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诏令“罢龙团,改制散茶”,由此,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。明末清初,由于制茶工艺的不断摸索和创新,康熙前后形成了乌龙茶产制工艺,自此,武夷岩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


清代:全面崛起


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的时期,同时武夷岩茶的产品、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也迅速流向海外,并且极大带动了周边地区茶业的发展。


不过清朝中后期,由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,受到英国女王的极力推崇,成为欧美上层的时尚饮料。当时,武夷红茶独领风骚,欧美人又将中国茶称为武夷茶。可是时移世易,随着滇红、祁红,以及印度、斯里兰卡红茶的大量生产,武夷红茶的市场和口碑下滑,生产也随之大量萎缩,武夷岩茶反倒脱颖而出。


清代 杨晋 《豪家佚乐图》(局部).jpg清代·杨晋 《豪家佚乐图》(局部)


因为在武夷山得天独厚地理气候环境中生长的茶树,特别适合制作乌龙茶,具有香浓味醇的独特韵味,深受闽南和潮汕茶客的欢迎。而随着这一带人的大量侨居台湾和东南亚,武夷山的乌龙茶也传到了海外。同时极大地影响了闽南和台湾茶业的发展。


民国:韬光养晦


民国期间,受动荡的局势和战乱的影响,茶叶销路不畅,产量下降,万幸的是,1942年武夷山成立了全国茶叶研究中心,众多茶叶界的专家前辈,如吴觉农、张天福、王泽农等在此做出了众多研究,为武夷岩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
茶叶研究所.jpg



新中国成立至今:改天换日


新中国成立初期,实行土地改革,分茶山到农民,以户进行个体生产。尔后成立互助组,农户联户生产,扩大了加工规模,岩茶产量达3000担。


现今,武夷岩快速恢复、发展,武夷茶面积达10万亩,总产近1000万斤,比1978年增13倍以上。2002年武夷岩茶被列为国家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》,2006年武夷岩茶(大红袍)手工制作工艺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首批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商标局核准证明商标,武夷岩茶的声誉地位更是远超从前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19154936.jpg


尽管武夷山红、绿、乌龙茶并存,但品质一绝,还是要数乌龙茶工艺的武夷岩茶,尤其是武夷岩石景区内所产的岩茶。而且岩茶茶树的品种和产品的名称,也呈现百花斗艳的局面。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、铁罗汉、白鸡冠等等,多达数百个。这些,都让武夷岩茶成为中国茶中经久不衰,历久弥新的一枝独秀。